火電轉向綠電
騰格里沙漠腹地,連綿的黃沙之上,上百萬塊光伏板迎著太陽吸取能量。光伏板下,草方格固定的沙地上孕育出了綠苗。沙漠實驗大棚內,西紅柿、辣椒、西瓜等結出了累累碩果。
近日,全國首批首個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——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萬千瓦光伏項目并網發電,探索出“新能源建設+沙戈荒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”新路徑,標志著我國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方面取得新成效。
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項目以建設大型風電、光伏基地為主,配置建設相應火電調峰機組,新能源總裝機規模1300萬千瓦,該項目也是我國第一條以開發沙漠光伏大基地、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——“寧電入湘”工程的重點配套項目。寧夏—湖南特高壓工程投運后,輸送的綠電占比將超過50%。
寧夏是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。近年來,寧夏利用“省間互濟”的方式將“風光火”通過特高壓工程聯合外送,新能源電力外送規模逐年增長,實現了由輸火電向輸綠電的轉變。
新時代新征程下,我國加快推動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,全面服務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預計到2030年,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.55億千瓦。屆時西電東送含綠量將更足。
大江大河上,綠電的力量同樣在不斷積蓄。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,2022年12月建成投產后,長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——烏東德、白鶴灘、溪洛渡、向家壩、三峽、葛洲壩聯合調度,形成世界最大“清潔能源走廊”。
走廊上6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7169.5萬千瓦,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裝機容量,年均生產清潔電能約3000億千瓦時,這些電能通過向家壩—上海、溪洛渡—浙江、白鶴灘—江蘇、白鶴灘—浙江等工程源源不斷外送,可有效緩解華中、華東地區及川、滇、粵等省份的用電緊張。在節能減排方面,每年可節約標煤約9045萬噸,減排二氧化碳約2.5億噸。
國網能源研究院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魯剛表示,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加速了西部地區清潔能源資源開發利用,加快了全國能源轉型進程,有力推動了西部大型梯級水電站、大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基地的集約化開發與規模化外送。
初步測算,預計到2035年,全國西電東送輸電能力將超過5億千瓦,支撐清潔能源裝機6億千瓦左右,清潔能源電量占比有望超過六成,對非化石能源占比的貢獻率突破25%,將有力推動落實各項能源轉型承諾,服務“雙碳”目標,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,建設新型能源體系。
上一頁:
下一頁: